2016年6月7日晚,应官网学院邀请,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,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徐杰教授在官网学院3402教室作了题为“语法弱特征的激活及其激活成分”的学术报告。报告由王勇教授主持,官网学院、语言研究所以及武汉大学的部分教师、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。 徐杰教授首先从一组汉英句子的对比,引出其研究对象,即前人所谓框式介词(circumpostition),即出现在名词前后的介词,如“在……里”。前人发现汉语中有框式介词,而英语中却没有。他指出,前人研究只是负责“贴标签”,把这类介词标为框式介词,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汉语中使用框式介词。接着,徐杰教授根据一些汉语语言事实,对框式介词进行肢解,从而证明其实汉语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框式介词,因为有些名词短语只用了所谓的框式介词的一部分。最后,他证明汉语之所以有的名词需要用所谓的框式介词,而有的不需要或者不能用,是因为名词本身的语法特征不同:处所名词可以分为三类,即带有强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、带有弱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和不带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。带有强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使用时不用激活;不带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使用时不能激活,即激也不活;而带有弱语法特征的处所名词使用时需要激活,即激方能活。所需的激活成分即方位词或处所指示词。因此,前人所谓的框式介词,实质上是用来赋格的前置介词(如“在”)+用来定位和激活弱语法特征的方位词(如“上”、“里”),从而解决了“为什么有些名词短语只用了所谓框式介词的一部分”这一问题。 报告结束后,徐杰教授与在场师生开展了活跃而热烈的讨论,报告以王勇教授的精彩总结点评结束。徐杰教授的报告内容新颖,论证巧妙,观点有创建,极具启发性,语言风趣幽默,通俗易懂。听众表示受益匪浅。
|